又见柳枝吐新芽

一岁四时,二十四个节气,轮番登场,永不停歇。雨水一过,手入冷水不再刺骨,风吹脸上也不觉凛冽。你看,这老祖宗归结的“天道”有多灵验!


又见柳枝吐新芽图1


一日,路过河边,忽抬头,瞥见几株柳树的枝条上拱出密密的鹅黄色米粒。哦,柳树当是报春的先行使者。我禁不住轻抚毛茸茸的柳丝,顿觉早春的气息在空气里弥散,也在心中荡漾。


柳树多生于水边,易栽易活,沾着土,给点水,就会灿烂蓬勃。成年的柳树,清明前后便可枝叶成荫,蔚成一景。柳树是早春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柳”与“留”成谐音,古人常通过折柳枝抒发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诗经》里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另有“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之古诗文,描述早春二月的欢乐景象。


又见柳枝吐新芽图2


清楚地记得,清明时节,童年的我随长辈去无锡乡下上坟、祭扫时,妇女和儿童都折来柳条编成环状戴在头上,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柳丝依依,思念绵长,这也是借“柳”、“留”谐音,对心灵的一种自我慰藉。白居易《杨柳枝词》里:“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写来更见形象生动。祭祀仪式完毕,顽童们还将尺许柳条从一端剥皮,用指甲捋到另一头连枝带叶形成球状,利用柳枝条的天然弹性持于手中玩耍,东指指,西点点,直至归途也不忍舍去。


相传唐宋时期,祭祀完毕,人们在门前插植柳枝,头戴柳条圈,坐着插满柳条的马车、轿子,赴郊游玩。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一带,清明节气外出沐浴春光,踏青郊游,戴柳之俗蔚然成风。柳之于人们,意味着吉祥和福祉。《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古书对柳之根、皮、枝、叶的医用价值均有记载,认为柳枝能祛除瘟疫,故清明前后,民间常常“插柳于门外,以辟不祥”,并可驱虫、辟邪,保佑一家平安。


惊蛰、春分一过,“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万紫千红,满眼绿荫,气候宜人的春天来啦! 宋代诗人陆游对于清明到来的欣喜心情溢满诗行之间。


又见柳枝吐新芽图3


行文至此,笔者蓦又想起毛泽东诗词《送瘟神 . 其二》所吟:“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此激奋人心的诗句,对于深受新冠病毒感染之苦,经过整整三年防疫抗争取得基本结束成果的中国人民而言,今年早春的柳枝绽绿,似与往年不同,因为她赋予了泱泱中华十四亿华夏儿女新的划时代意义。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



责编:廖且为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柚子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zivr@vip.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