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的意思(夕阳箫鼓)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的意思

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赏析】 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

夕阳萧鼓的作者是谁

  作者佚名。  《夕阳箫鼓》为中国古代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夕阳箫歌》,此外还有《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不同版本流传于世。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有人认为《夕阳箫鼓》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  如《浔阳琵琶》的曲名,即取自《琵琶行》中第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事实上《夕阳箫鼓》的意境与《琵琶行》有较大差异。史上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的音乐内容和其展示的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改编自《夕阳箫鼓》管弦乐曲,更是直接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夕阳箫鼓》旋律雅致优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描绘出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音乐开始,鼓声、箫声,疏密有致地悠然兴起;接着,委婉如歌的、富有江南情调的主题款款陈述;其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手法,并适时点缀以水波声、桨橹声等造型乐汇,表达了意境幽远的情趣。  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乐曲共分十段。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  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  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唉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唉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夕阳箫鼓介绍

《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底音西的变换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夕阳箫鼓为古代汉族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编的古筝曲名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

夕阳箫鼓为古代汉族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编的古筝曲名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

夕阳箫鼓是广东音乐吗

夕阳箫鼓不是广东音乐。

钢琴曲《夕阳箫鼓》运用了各种弹奏技巧来表现中国民族乐器琵琶的音色以及意境的渲染,如琶 音、刮奏、颤音……通过对《夕阳箫鼓》的演奏风格来赏析该曲,站在学者与听众的角色互换间来体 会作者的用心,从而借助钢琴这个西洋乐器来走进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了解中国传统民族乐器。通过 研究发现作者用钢琴这一个乐器模仿了多种中国民族乐器,从而可以看出作者的强大艺术功底和理论 基石。

十面埋伏和夕阳箫鼓是什么关系

十面埋伏和夕阳箫鼓都属于十大古代名曲

力拔山兮,虞姬奈何兮——《十面埋伏》后人根据这一段垓下之战作了两个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的前身是明代的琵琶曲《楚汉》

江月何年初照人——《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夕阳箫歌》,此外还有《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不同版本流传于世。

夕阳箫鼓木兰舟是什么意思

夕阳箫鼓是抒情写意的的乐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经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传说鲁班曾在浔阳江七里洲刻木兰树为舟。后以此典作船的美称。 用典形式 【兰舟】 唐·皮日休:“水物轻明淡似秋,多情才子倚兰舟。

春江花月夜民乐作曲者

春江花月夜民乐作曲者是清代姚燮。姚燮出生于1805年,是晚清文学家、画家。他编曲的春江花月夜是汉族古典民乐的代表作品,原名《夕阳箫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是他根据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改编的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情思哀婉的月光小夜曲,它以月光为线索尽情地抒写了青年男女的相思之苦,此曲被后人用琵琶,萧等民族乐器演奏。

春江花月夜的曲子作者是清代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春江花月夜是汉族古典民乐的代表。原名《夕阳箫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夕阳箫鼓》又名《浔阳月夜》、《浔阳琵琶》或《浔阳曲》,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写的是寻阳(九江)江上月夜,歌颂祖国山河之壮美,表现人民热爱祖国之情。《夕阳箫鼓》的曲名最早见于清代姚燮(1805年-1864年)《今乐考证》。

《春江花月夜》原是南朝著名的昏君陈后主创作的,当时还谱了曲,可以唱.后来,词和曲都失传了.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借旧题写新诗,是旧瓶装新酒.

夕阳箫鼓散半是折残枝的解释

出自宋诗人刘子翚的《一树》

  一树梅开早,清香袭客衣。

  夕阳箫鼓散,半是折残枝。

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夕阳映照,熏风拂面的景色。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

夕阳箫鼓于1923年改编自哪首名曲

夕阳箫鼓于1923年改编自《养正轩琵琶谱》。

养正轩琵琶谱是浦东派琵琶名家沈浩初编著传谱的著名琵琶曲集,对于乐曲特性的强调、琵琶音色韵味的掌握,及保留基本曲调的单纯性,都是浦东派琵琶特有的艺术性。林石城是浦东派嫡传老一辈名家中硕果仅存的大师,其功底深厚、技巧全面,不论曲意表达或处理都掌握地恰到好处,「土面埋伏」、「阳春白雪」、「月儿高」等大众熟悉的名曲,经由他的诠释,呈现出特殊的盎然古意。

胡适湖上这首诗的大意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描写西湖。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白鹭:一种水鸟。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面四周,生长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鹭在湖面上自由飞翔。几船归:有多少船只归去。后两句说,在这风和日丽,人心舒畅时刻,有多少船只正迎着夕阳,吹箫打鼓地归去了。 这首诗,写的是春游西湖时的风光。一二两句“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是写湖上之景。有红花青草,还有黄莺白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三四两句,进而写春游西湖的人,“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在夕阳之中,一条条画船,正载着经过一天畅游的人们归去。船上还传来了吹箫打鼓的声音。他们春游湖上的兴致,至今还很浓哩。写春游的人,不写他们春游时的境况,独独写他们归去时的情形。这是一种巧妙的表现方法。“归”时兴趣还是这样的浓,那“游”时就更能想见了。 “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柚子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zivr@vip.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