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钟求是一起读他的鲁奖作品《地上的天空》:打开人心更多的“房间”

钱江晚报

去年9月,作家钟求是的短篇小说《地上的天空》首发于《收获》杂志(2021年第5期)。

从那一刻起,它被转载,并入选诸多短篇小说排行榜。不到一年时间,一篇小说的“简历”,可以用五号字写满一张A4纸。

8月25日,这张“简历”有了更为隆重的一笔——《地上的天空》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显然,钟求是不是第一个知道这一消息的人。

作为文学杂志《江南》的主编,8月25日上午,他正一如既往地在办公室处理日常的编务。当我推开他办公室的门,他第一句话是:“你们的消息怎么这么灵通。”

跟钟求是一起读他的鲁奖作品《地上的天空》:打开人心更多的“房间”图1

1

虽然,《地上的天空》早在2020年上半年就已写好,但钟求是没有立刻发给《收获》杂志的编辑。他的想法是“先放着凉一凉”。这一放,就是一年之后。

这是一部很难归纳的短篇小说,钟求是说:“第一遍看,有很多地方是吃不准的,所以我说要看两遍。”无疑,他给文学评论家们出了一个难题。在针对这部作品的诸多评论中,有评论家就提到了多读几遍。

除却创作修改过程中的斟酌,钟求是自己也极为郑重地读了两遍。

“我觉得这是篇需要阅读两遍的小说。我的意思是说,它跟别的许多小说不一样,不是马上就显出痛感或温暖什么的。读者应该再品一下。事实上,我再读的时候,仍觉得有点晃,似乎文字里有些迷离的东西。”

回到《地上的天空》的故事中——

邮局职员朱一围去世后,他的妻子决定处理掉他留下的一大批书。作为朱的友人,“我”因为有过图书馆工作的经历,介入其中,无意中发现了朱一围与另一位女性陈宛的隐私。两人是在一次分享会上相识,逐渐互生好感,订立了“来世婚姻协议”。他还拿出20万元来资助陈宛的服装生意。因为这个协议,朱一围临终前走得从容而快乐,而陈宛内心却滋生了负担。她用20万元买下了朱一围留下的作家签名书,又将其捐赠到一所学校,以此达到内心的“解约”。

在长篇小说《等待呼吸》之后,钟求是写了不少中短篇小说,“转载和评价都比较高,《地上的天空》是这批作品中最好的一篇 ”。

“人的内心有很多隐秘的东西。我通过这篇小说,找到了隐秘的存在,并把它表达出来。而且,这种隐秘反映了人对生命的态度——看上去,小说中的人物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想法不一样,但实际上,他们找到那种‘飞起来’的超脱感。那是生命的态度。”

《地上的天空》抵达了钟求是作为一名作家挖掘出人性深度以及细部。

2

朱一围和他的妻子筱蓓、精神上的恋人陈宛,以及那个叫吕默的“我”,在生活中没有原型,但是故事的核是来自生活的。

大约七八年前,钟求是与朋友聚会,席间有人无意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作家就是这样,很多他听到的、看到的、有感触的那些点,都可以储存起来。一旦有合适的机缘,它就会生发出来。什么时候写,写出来的小说是怎样的,也是一种缘分。”

在钟求是自己看来,《地上的天空》在创作生涯中,也是一篇不一样的小说。

“我的小说,故事性还是比较强的。长篇小说《等待呼吸》,20多万字读下来非常流畅,其他一些短篇也是如此。读完放下来想一想,就能感受到它的余韵;《地上的天空》你读一遍可能也会感受到那些有意味的传达,但再读一遍,会更好,因为里面藏着人内心隐秘的东西,表达的点比较多。你会在这里悟到一点,下次在那里又悟到一点。”

钟求是用“房间”来形容人的内心,而作家的功力,就是看你能否打开更多与更深的“房间”。

“普通人可能打开一个或两个房间,但是作家要打开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你有没有能力打开更里面、更隐秘的房间,把隐藏其间的内容表达出来?读者可能平时感受不到,但你写出来后,他会觉得还真是如此。至于你挖掘得有多深,要看作家的文学观、对文学价值的认定、对人与世界的深度看法等等。”

人们在辛苦应付好当下生活的同时,常常无法安放好自己的灵魂。

钟求是说:“在夜深之时,就会有人抬起脑袋对着幽深的星空,心里一震,思想突然静了下来。此时作家应该出现,并以探险的姿态潜入他的内心。”他觉得,在写《地上的天空》时,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作家。

钟求是说,他的作品没有那么多,但作品不需要太多,一定要精。“浙江的作家都是这个状况,量可能都不大,但反响不错。”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柚子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zivr@vip.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