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的内容

都德是国人了解得较多的外国作家,他有“法国的狄更斯”的誉称,曾经写出了13部长篇小说、1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最后一课》,曾经被选入中国语文教材而为我们熟知。但这篇短篇小说,因为各种原因,在法国都未能入选教材。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的内容图1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中的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题材虽小,但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的内容图2

但是文中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首先,大多数的阿尔萨斯人不说法语,说阿尔萨斯语。上流社会、富人、文艺界、知识界、商人贸易的时候,说法语。下层的农民、小手工艺者、工人,说阿尔萨斯语。阿尔萨斯的语言与以普鲁士语为基础的标准德语也有一定差别,相当于中国地方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吧。当时150万居民中只有5万左右说法语,而在《最后一课》中,似乎全阿尔萨斯人都将法语当做母语。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的内容图3

其次阿尔萨斯地区并非本就是法国领土,相反,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属于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土。而经过三十年战争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将这块地区割让给法兰西王国。《最后一课》中的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正是德国从法国手中夺回他们认为自己的领土。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的内容图4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都德先生的说法完全错误。阿尔萨斯地区的人民,对于语言和国家的认同感是错位的。从1648年到1870年,阿尔萨斯被法国占领一共222年时间,欧洲形势风云变幻,阿尔萨斯人见证了拿破仑驰骋欧陆,经历了大革命的风起云涌,实际上内心更为认同法国。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的内容图5

都德的小说,部分有些比较狭隘,他疯狂而片面的强调爱国主义。他只懂法语,但他却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在一战爆发前夕,作为法国政府的御用文人,写下了《最后一课》这篇小说,这部小说由胡适1912年介绍到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都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文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固然可取,但却存在颠倒事实之处。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柚子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zivr@vip.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