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遭遇》作者:契诃夫(凡卡主要内容)

《套中人》是俄国世界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所作的一篇讽刺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代表作品。契诃夫的小说向来以笔锋犀利和充满讽刺意味著称,幽默中批判着现实社会里的丑恶现象。当时民众笼罩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白色恐怖里,人人自危,而《套中人》里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正是沙皇专制统治下鹰犬的典型形象。本文试图从作者契诃夫的生平经历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借此解读《套中人》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他们的遭遇》作者:契诃夫(凡卡主要内容)图1

一、契诃夫的生平创作经历

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生于1860年俄国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经营的杂货铺生意惨淡,使得契诃夫从小生活艰难。母亲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经常会讲她和她的服装商人父亲在整个俄国旅行的故事,契诃夫从小就喜爱喜剧和表演,兴趣和培养铺垫了将来的剧作家之路。

契诃夫后来说道:“我们的天赋源自父亲,但我们的灵魂源自母亲。”商铺倒闭后全家搬去莫斯科,只剩契诃夫一人留在塔甘罗格靠做家教维生上完中学,可见契诃夫从小便严格要求自己独立深刻的体察现实。

1879年契诃夫与家人团聚并获得奖学金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9岁的契诃夫写给弟弟米沙一段话:“你知道人在什么样的场合可以承认自己的渺小吗?是在智慧、美和大自然面前,而不是人群。在人群中,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很显然契诃夫本人是个爱独立思考的杰出青年。

《他们的遭遇》作者:契诃夫(凡卡主要内容)图2

那一时期的俄国政府对反动书刊的检查制度十分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因此而风靡一时,也由此契诃夫的小说富有着强烈的幽默感,并未明显的将对沙皇专制的不满平铺直叙,只是借着故事暗讽。1880年开始以文学记者的身份向《蜻蜓》、《断片》这类幽默讽刺杂志投稿维持生活,这些杂志内容大多是对日常生活和人性中的陋习发出善意嘲讽,通常不具备政治的尖锐性,但也是推动俄国社会意识的觉醒和革命形势发展的重要力量,自此契诃夫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1883年契诃夫相继创作《胖子和瘦子》、《小职员之死》两篇作品,分别鲜活地刻画了专制统治下庸俗的小市民和悲惨的小人物。1884年毕业后便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更加广泛地接触了解到平民生活,这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他的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一年创作了《变色龙》等作品讽刺了维护专制暴政的军官鹰犬及其献媚邀功反复无常的滑稽嘴脸。1886年创作的《苦恼》、《凡卡》同样表现小人物孤立无援的惨状,并强烈渲染出沙皇俄国的世态炎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自私冷漠。

《他们的遭遇》作者:契诃夫(凡卡主要内容)图3

1890年到1900年是契诃夫创作的鼎盛时期。当时俄国的解放运动已然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新阶段,学生和其他居民阶层受到革命阶级的积极影响,民主精神日渐活跃契诃夫也积极投入社会活动,赈济饥荒、扑灭霍乱人口普查等工作。在阅读一本《刑法讲义》时突然思索到人们对罪犯的注意力好像都集中在审判的时候,一旦把罪犯遣送服役便没人关注他们的遭遇了,从报刊文章中知道库页岛是个令人痛苦的地方,犯人在那里受尽折磨,已经死去了千百人。

于是在1890年体弱多病的契诃夫不远万里来到沙皇政府安置政治犯人的流放地库页岛游历,察访了近万囚徒和移民。库页岛之行后,契诃夫对沙皇专制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趟远行将契诃夫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意境提高到更深的层次。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曾说道:“文学家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这便是他对作家这个职业的切身体会和理解,了解人民的真实生活,通过小说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借由讽刺专制统治带给人民的影响而引起民众深思。

《他们的遭遇》作者:契诃夫(凡卡主要内容)图4

之后契诃夫便根据这趟旅行经历创作了《库页岛》和《在流放中》等作品,包括其中最重要且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控诉沙皇俄国监狱一般的统治阴森可怕,猛烈抨击了专制暴政,列宁读后也深受感染。

1896年创作《带阁楼的房子》,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对人的青春、才能和幸福的蒙蔽摧毁,揭露了不治本的地方改良主义活动是无济于事的。作品《农民》则极其真实地描述了80、90年代的农民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

1898年加盟莫斯科艺术剧院结识高尔基,两人经常一块儿研究戏作,其戏剧作品曲折反映了俄国大革命前夕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有了前期大量奠基,使得《套中人》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深刻,人物故事嵌套的讲述揭示了80年代反动力量对社会的压制及民众的保守和虚弱,并鞭挞当时存在的套中人习气,对社会上的庸俗现象和僵化的思想进行了嘲笑和批判。同年创作的《醋栗》中说到一句话:“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而是整个地球。”揭示了要从大的角度看世界,而不是局限在这一块地方固步自封。

《他们的遭遇》作者:契诃夫(凡卡主要内容)图5

随着革命的自由之火不断燃烧,契诃夫在之后的创作中加入了俄国社会的阶级斗争元素。期间资助着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学生,他的民主立场更加坚定,深刻地贴近底层社会生活,革命逐渐明朗,能够从漆黑的现实中看到隐隐“火光”,他相信信旧制度会覆灭,光明曙岸会到来。

契诃夫的一生为解放人民被沙皇专制统治的思想而奋斗,以卓越才华塑造出不朽的艺术形象,永存于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成为后世作家的创作典范。

二、沙皇专制统治下产生的《套中人》

《套中人》创作期间,俄国变革之风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要求自由民主,变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并付诸行动。面对日益壮大的革命力量,沙皇当局以强化国家机器、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来维持统治地位,令当时整个俄国遍布警探,告密者横行,通过纠合一切反动势力、动用一切暴力手段来对抗历史进步的潮流和镇压革命者,想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此时的俄国正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他们的遭遇》作者:契诃夫(凡卡主要内容)图6

在这一环境下的俄国知识分子,如同高尔基笔下在乌云大海间勇敢地,自由自在地,高傲飞翔的海燕。而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像《套中人》里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是一个胆怯的企鹅形象,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甚至甘心充当沙皇鹰犬。

别里科夫古板守旧、封闭胆小且极力维护现行秩序,他用各种套子将自己封锁起来,连同他的思想、精神一并套锁逃避现实,还“老是歌颂过去”。他所谓的“性情孤僻”其实是“逃避”不断革新的社会。人类的生活总是要向前发展,文明才能进步。而他害怕这样的进步和发展,所以他干脆逃避这样的世界,以今不如昔安慰自己,好像这样就能守住他的安稳日子,也正像专制的沙皇期盼封闭暴力能守住自己的统治地位。

不光如此,别里科夫在思想上自觉向反动政府看齐,政府告示法令和保守的报刊文章是他思想的唯一准则。但凡脱离常规、不合沙皇规定的事,即便与他无关也会令他恐慌。可恨的是他不仅约束自己,还要剥夺约束周围人的自由生活。城里设了新的场所、项目,他都会惊恐地说道:“但愿不要惹出什么事端。”这句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走哪儿说到哪儿,不断抵抗着新事物。

他说怕出乱子,所以将别人和自己的谈话报告上级,思想上的僵化不堪,连带行为也变得卑劣,把自己与沙皇专制统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压制着身边的人,人们害怕他告密给沙皇政府,于是全城的人都在他的影响下战战兢兢地活了十多年,几乎什么都不敢说,也什么都不敢做,整个城市死气沉沉。

《他们的遭遇》作者:契诃夫(凡卡主要内容)图7

小说夸张表现了人物形象,像别里科夫这样完全躲在“套子”里的人,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同时夸张了人物的作用,一个中学教师却控制了整个城市的人,让他们什么都不敢做,这些夸张是契诃夫对沙皇统治下的市民生活的高度概括,同时揭示了专制社会的本质。别里科夫是众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但他对人们做出的各种压制行为,也是沙皇专制统治压迫的结果。

纵观别里科夫的一生,可悲又可怜。他有想过挣脱“套子”,喜欢瓦莲卡,在身边人的怂恿下“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但仅一桩小事就彻底放弃了。年轻活泼的瓦莲卡跟在哥哥后面骑车驶过别里科夫身边,这在别里科夫的眼里是件“大逆不道”的事,他认为骑车不成体统。之后别里科夫与她的哥哥谈话并以告密威胁,出门摔到楼下后,他最怕的是被全城人知道这件事会出乱子,之后便惊恐担忧的将自己困锁家中。显然他身上的“套子”已经厚重到难以脱离,无法再回到正常的生活里了。

别里科夫扮演的旧社会制度中传统卫道士的角色是令人可憎的,而作为小人物,其实他也是个深受专制制度残害的受害者,“套子”既危害了别人,也毁坏扭曲了他的人性。别里科夫其实并不是想要作恶的坏人,他恐惧变革胆小怕事,更多的是想做个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虽然他只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因此而做的事,却在客观上是助纣为虐他在精神上压制人们,让大家更加难以自由生活,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心灵思想,使他顽固僵化,惧怕一切变革,令他做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鹰犬,而自己也深受其害

《他们的遭遇》作者:契诃夫(凡卡主要内容)图8

最终别里科夫死了,人们应该自由解放了,然而死了一个别里科夫,还存在着许多别里科夫,因为这是一个被沙皇专制压榨的僵死腐朽的社会。文中还有一段抒情的话:“哎嘿,自由,自由!甚至只是对自由的某种暗示,甚至是对自由的微小希望,都能给灵魂插上翅膀,难道不是这样吗?”

自由的灵魂,精神一定是富有激情的。其实包括文中故事的讲述者布尔金,带着自己的主观色彩讥讽着别人的庸俗,说着别里科夫生活在套中,标榜自己有清醒的思想,但他也一直在那个城市生活教书二十多年从没走出去,懦弱虚伪的布尔金不敢说这样的情况是沙皇的血腥统治造成的,但他这样不客观、带有个人偏见的叙述,也正是一个“套中人”的形象。

本文通过塑造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折射出十九世纪末俄国人民在沙皇专制统治下被毒害、讲话、禁锢的思想,人们害怕被当作异类,更害怕遭到暴行,但一直这样下去他们迎来的结局将会和别里科夫一样,被腐朽禁锢着身体思想,最终被自己封闭的观念束死。契诃夫想要引起民众自省,让他们看清现状和发展形势。

契诃夫的《套中人》,从两个故事中由浅入深的描绘出沙皇专制统治下鹰犬的形象。世人很难不受当时社会的影响,有的将思想完全禁锢在政治规章下,就像别里科夫,而有的则带了几分自己的意识,但也只是夸夸其谈慷概陈词却仍旧难以脱离当下所处环境,仅有少部分人既清醒又付出实际摆脱那种境地,做出了反抗。

《他们的遭遇》作者:契诃夫(凡卡主要内容)图9

三、结语

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杰出代表,他的小说言简意赅,留给读者独立思考的空间,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生活,塑造了各类性格形象的小人物,借此揭露沙皇统治下当时黑暗的社会和丑恶现象,表达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契诃夫认为无论处在什么时代和社会,都会有各种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存在。

时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就会有变革,也会有反变革的人出现,这些人中除了惧怕被推翻的专制统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不想适应理解新事物,甚至满怀恐惧,在思想和行动上惧怕变革,因此通过阻挠来逃避,却不想着去适应学习新的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发现有很多这样的人,而改革开放的最大阻力,就是这样既有的各种“套子”和“套中人”。

本文从作者契诃夫的个人行动和思想经历讲到在沙皇专制统治下诞生的作品《套中人》的解析,为了引发民众思索,契诃夫在文中故事套着故事精妙的塑造了三个角色。《套中人》无疑是沙皇专制统治时期鹰犬的鲜明标志,然而那个时期很多人都是这样,受环境影响控制,恐慌闭锁了人们的思想,契诃夫希望人们能战胜恐慌,对抗专制,他的思想胜利了,沙皇最终被推翻下台跌落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契诃夫《套中人》深刻意义内涵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柚子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zivr@vip.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