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多少首钢琴奏鸣曲(贝多芬钢琴)

奏鸣贝多芬

陈萨钢琴独奏音乐会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多少首钢琴奏鸣曲(贝多芬钢琴)图1

2020年11月20日 19:30上演

*本场音乐会谢绝1.2米以下儿童入场,

已购门票概不退换。

陈萨

中国钢琴家陈萨,被誉为“当今最具魅力的钢琴家之一”。早在利兹、肖邦、范·克莱本国 际钢琴大赛中的出色亮相和斩获佳绩已为她打开了国际演奏生涯的道路,越来越多的观众在 倾心于属于陈萨的声音。她受邀与世界知名乐团合作,其中包括以色列爱乐乐团、日本 NHK 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法国广播交响乐团、德国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等。同样也在全球各地久负盛名的音乐节亮 相: 如奥地利的洛肯豪斯室内乐音乐节、萨尔茨堡音乐节、波兰杜齐尼基的肖邦音乐节、德国鲁尔钢琴节等。

2019-2020 乐季,陈萨世界巡演高光时刻包括了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亮相圣彼得堡钢琴节、 巴黎香榭丽舍剧院、第26届新加坡国际钢琴节开幕演出、以及在韩国首尔为纪念冬奥一周年的大型盛演等。

从 2016 年开始,陈萨在少量但意义非凡的国际钢琴赛事中出任评委,包括第 11 届悉 尼国际钢琴比赛、第 61 届意大利费鲁乔·布索尼钢琴大赛、第 19 届英国利兹钢琴大赛, 以及 2021 年在波兰华沙即将举行的第 18 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

曲目:

G大调第25号钢琴奏鸣曲,作品79“布谷鸟”|贝多芬曲

第一乐章 德意志风格的急板

第二乐章 行板

第三乐章 活泼的

C大调第21号钢琴奏鸣曲,作品53“华尔斯坦”|贝多芬曲

第一乐章 有活力的快板

第二乐章 前奏曲 很慢的柔板

第三乐章 回旋曲-中庸的快板,最急板

——中场休息——

G大调第20号钢琴奏鸣曲,作品49,第2首|贝多芬曲

第一乐章 轻快但不过甚

第二乐章 小步舞曲的速度

C小调第32号钢琴奏鸣曲,作品111 |贝多芬曲

第一乐章 庄严的,热情有活力的快板

第二乐章 咏唱调-如歌的简洁的柔板

*曲目以演出现场为准

曲目介绍: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西方音乐史上无可争议的伟人,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至今仍经久不衰。在古典音乐各个领域,无论是音乐技法、体裁形式,还是音乐表现力和思想深度,贝多芬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亦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化,在德意志古典主义哲学的滋养和法国大革命进步思想的指引下,他的音乐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广阔的社会背景;而社会和时代的特征又与他个人不幸的经历和反抗相呼应,在身心不断被疾病折磨的痛苦之中,他的创作也反映了坚强不屈的斗争性和英雄性。

贝多芬对交响曲的贡献不可估量,他的九部交响曲承载了这一作品体裁中最深邃的思想和情感;他的弦乐四重奏兼具精妙深奥的音乐语言,自由且运用自如的形式结构,以及复杂独特的变奏和对位技术;而他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协奏曲的竞奏性和交响性,《第五钢琴协奏曲》为后世的协奏曲树立了楷模……

贝多芬在钢琴艺术领域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他的钢琴奏鸣曲为这一体裁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不仅仅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震颤,更是社会风暴的反响;不仅仅注入他率直的抒情和梦幻般的浪漫旋律,也有他宏伟的交响性构思与戏剧性架构。贝多芬赋予钢琴奏鸣曲这一形式以新的内涵,其音乐形象的丰富性、音乐思维的严谨性、思想的深刻性,不仅体现了他个人风格的演变,也显示了钢琴音乐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过程。

从1795年到1822年的27年间,贝多芬一共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几乎伴随他整个创作生涯。虽然最初并未打算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但作为一套作品,它们构成了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品集之一。汉斯·冯·彪罗称它们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圣经”(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为“旧约圣经”)。贝多芬交响乐作品中较少体现出的率直的抒情,在钢琴奏鸣曲中恰恰更为鲜明。早期奏鸣曲体现出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但贝多芬的个性已经初露锋芒。中期奏鸣曲与早期奏鸣曲有很大的不同,贝多芬对海顿和莫扎特常见的奏鸣曲形式的修改实验变得更加大胆,表现的深度也更大。晚期的奏鸣曲是贝多芬最困难的作品,风格与中期截然不同,从充满矛盾和情感的戏剧化转变到沉思内省的哲学思维中,他为音乐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通过广泛运用赋格和变奏曲,表现出对传统奏鸣曲形式的彻底背离。

钢琴家陈萨本场独奏音乐会的曲目涵盖了贝多芬早、中、晚期的钢琴奏鸣曲,从早期的《G大调第20号钢琴奏鸣曲》(作品49之2),到中期的《C大调第21号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作品53)和《G大调第25号钢琴奏鸣曲“布谷鸟”》(作品79),最后以晚期的最后一首奏鸣曲《c小调第32号钢琴奏鸣曲》(作品111)作结。

G大调第25号钢琴奏鸣曲,作品79“布谷鸟”

《G大调第25号钢琴奏鸣曲》在有些版本中被称为“小奏鸣曲”,于1810年出版。在这首贝多芬的中期奏鸣曲中,可以看到成熟时期的贝多芬在寻求创作的灵感时,转向古典主义某些旧有的传统,以自己深刻的思想,融入了某种讽刺的成分来加以润色。

第一乐章 德意志风格的急板

第一乐章具有德意志舞蹈的旋律和节奏因素,这一特点莫扎特在创作中曾经运用过,之后在舒伯特的作品中得到诗意的发展。在展开部中突出了左手特续的三度跳进,类似布谷鸟的叫声,而这也正是这首奏鸣曲时常被称作《“布谷鸟”奏鸣曲》的原因。这种鸟鸣可以在贝多芬《第六交响曲》中“小溪边的场景”的结尾听到,但在此仅仅是音乐中机械地表现布谷鸟鸣,同时也形成了舞蹈的音型。

第二乐章 行板

第二乐章则在均匀摆动的节奏中展现了安静、平稳、温柔的情绪和大自然的鸣响,并在这个背景上流出诚挚的、有一点伤感的歌声。这一旋律直接通向了贝多芬之后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等人笔下歌唱性的线条。

第三乐章 活泼的

第三乐章具有回旋曲的性质,以其朴实的基调结束了这首富有民间因素的奏鸣曲。这种民间性、民族性的倾向反映了贝多芬的性格中虽有着复杂而矛盾的一面,但却始终充满着民主和爱国的情怀。

C大调第21号钢琴奏鸣曲,作品53“华尔斯坦”

《C大调第21号钢琴奏鸣曲》是波恩时期贝多芬献给他的一位庇护者和朋友,一位优秀的音乐家——华尔斯坦伯爵的奏鸣曲,于1805年出版。这首奏鸣曲得到了广为流传的别名《黎明》,这也反映了大自然的形象在这首作品中所起的作用。贝多芬敏锐地注意到大自然,他想通过对自然的追求来摆脱强烈的痛苦和不断增长的孤独。耳疾的加深使贝多芬感到与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困难和痛苦,但在孤独中,作曲家找到了他所希望的安宁,这种对大自然永远炽烈的爱,使这份安宁更为引人入胜,并在创作中结出丰硕的成果。

第一乐章 有活力的快板

第一乐章的开端就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节奏背景,贝多芬以天才的概括力表达了生活的喧哗,同时也让人联想起早晨苏醒的声响。鸟鸣传来,极具画面感。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又传来鸟鸣的完整大合唱。突然这一切静了下来,在延长音后喧哗又活跃起来……整个乐章清新、明快,周围一切都开始流动,吱吱鸣叫,淙淙作响。

第二乐章引子:很慢的柔板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第二乐章通常是具有深刻思想和诚挚情感的柔板,但在这首奏鸣曲中短小、引子式的第二乐章取代了通常柔板的地位,前后两个乐章的长度和意义都大大扩展了。不过尽管在形式上它不像是一个独立的乐章,但这一乐章又以其独立的内容超过了引子所起的作用。抒情的旋律,体现了一种宁静深沉的心灵状态。

第三乐章 回旋曲:中庸的快板,最急板

第三乐章的篇幅巨大,色彩明快,采用自然音体系。虽然还保留着第一乐章托卡塔性的某些特征,但织体总的特性却是不同的,声音响亮、晶莹透明且规模宏大,与第一乐章相比,好像是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在这一终曲中,欢乐的跑动、轮回,从心中流出的感情和水的淙淙声、树叶的沙沙声、鸟的歌声交融汇合,展现了在大自然怀抱中的无限幸福,情与景达到了罕见的统一。

G大调第20号钢琴奏鸣曲,作品49之2

《G大调第20号钢琴奏鸣曲》虽出版于1805年,但据考证早在1796年便已完成,因此属贝多芬的早期奏鸣曲之一。这首作品的初版标题为“简易奏鸣曲”,因而普遍被认为这是贝多芬为给初学者练习而写的,然而它却具有贝多芬成熟作曲技巧的痕迹,包含很多迷人的细节。这是一首比较简单的作品,没有贝多芬的大多奏鸣曲那么复杂,在手稿或初版中也没有演奏指示。它被认为是贝多芬所有钢琴奏鸣曲中最容易的一首。

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

第一乐章涉及两个主题,首先是一个庄严的主题,主要以G大调三和弦为基础,然后是一个更俏皮活泼的第二主题。在再现部之前,两个主题都只经历了最小的发展,使之成为一个简化的奏鸣曲形式。

第二乐章 小步舞曲的速度

第二乐章与贝多芬《降E大调七重奏》(作品20)中的小步舞曲共用了一个旋律主题。贝多芬以重复使用旋律著称,有时,他会多次重复使用旋律(如《英雄变奏曲》)。这个乐章以回旋曲结构来写作,回旋曲的主旋律实质上是一首小步舞曲,旋律迷人,连同它的伴奏材料也多次重复,虽然在外观上有些变化,但却并不复杂。

C小调第32号钢琴奏鸣曲,作品111

《C小调第32号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的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献给他的朋友、学生和赞助人鲁道夫大公,创作于1821年至1822年间。像贝多芬其他晚期奏鸣曲一样,他在这首作品中也运用了赋格的手法。这首奏鸣曲由两个对比鲜明的乐章组成。第二乐章被标记为带有变奏的小咏叹调,托马斯·曼称之为“奏鸣曲式的告别”。这部作品在19世纪下半叶才进入一流钢琴家的演奏曲目。它的节奏感强,技术要求高,是贝多芬奏鸣曲中最常被提及的作品之一。当贝多芬被问到这部作品为什么只有两个乐章时(这对于古典奏鸣曲来说是不寻常的,但在贝多芬的钢琴作品中却并非独一无二),他的回答是“我没有时间写第三乐章”。这也可能是作曲家挑剔的个性在闪现,因为两个乐章之间的平衡使其无需再写第三乐章。贝多芬把一切都消磨掉了,只剩下两个乐章的绝对差异,“一个Allegro和一个Adagio,两个对立的极点”,就像最伟大的贝多芬作品一样,结构本身就成了一个信息。

第一乐章 庄严的—热情有活力的快板

第一乐章以大胆的结构打破了传统,主部在展开部中强大地发展,在再现部中大大紧缩。开头强烈的内在对比,让我们想到了过去的贝多芬,但这里已经没有了贝多芬过去主题的宏伟和庄严。主部主题虽然具有节奏的活力,但我们看到的仍然是贝多芬晚期的创作,不是以往的英雄性主题自由自在的开阔,而是复调性的弯曲爬行。贝多芬在第一乐章的结尾创造了富有表现力的、崩溃强烈且激情破裂的形象。它们的回响在忧伤的、宁静的大调中融化,以往的贝多芬已经不复存在,思维的特性和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二乐章 小咏叹调:如歌而简洁的柔板

第二乐章包含着贝多芬典型的变奏技巧,但这里的一切都蒙上了晚期贝多芬创作的色彩。第二乐章感情形象的构思与第一乐章正好相反,如果说第一乐章以整个戏剧性激情的崩溃和消失为结束的话,那么在第二乐章中,贝多芬以激情的“净化”,深层的悲哀,明亮、抒情的哲理性思考直击人的灵魂。钢琴家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对这一乐章评价道:“这里要表达的是提炼出来的经验”,“也许在钢琴作品中,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地方让人感到神秘的经验如此近在咫尺”。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柚子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zivr@vip.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